游客发表
相關閱讀:
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辦,新浪財經、第一財經承辦的“為中國經濟點讚——企業家之夜”於1月15日在北京舉行。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東南大學國家發展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東南大學、武漢大學教授華生在發言中表示,他說,“有人把中國與日本相比,認為中國也可能會陷入停滯的20年。其實中國和日本完全不一樣,最根本的不一樣在於中國現在還處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同時,盡管中國已經從低收入國家變為了中上收入的國家,但中國人仍然是世界上最勤勞、最刻苦、最堅韌不拔的民族,中國企業家更是堅韌不拔在任何困難環境下都堅持拚搏,是真正有一點陽光就燦爛的努力奮鬥的群體。所以,中國經濟的前景、中國經濟的明天充滿希望。
華生也坦言,很多人都說麵臨的問題是需求不足。麵對這樣的情況,出路在什麽地方?他認為,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思維也可以向企業家學習,遇到困境的時候要有創新性思維,要跳出紅海去發展藍海。
華生表示,要解決當前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中國有大量的發展空間,“他談到,現在城市裏常住人口中有相當大部分並不是戶籍人口,按照中國現在的發展水平,應該至少有70%-75%的戶籍城市化率。
“現在有幾億農民工,更不要說包括他們的家屬、親人,大部分都在農村或者在城市裏漂,當一個人漂的時候,他的消費能力、消費需求肯定很低,他們把錢存下來以後,可能在農村或在家鄉縣城裏麵用很多儲蓄買了房子,但那個房子他基本不會去住,新生代的青年人也不可能回到那個地方去,所以中國經濟最大的潛力就在於把名義上的城市化變成事實上的城市化,這樣創造出來的需求將是巨大的,像我們房地產多出來的這點麵積是遠遠不夠的。”華生指出,農民工在城裏絕大多數人沒有穩定居所,自然就會缺乏消費能力,包括對後代的撫養能力。這樣包括人力資本後續的來源,都會麵臨極大的瓶頸。
他認為,中國到今天完全有能力也應該,為了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也是為了對得起幾億農民工和他們的親屬這幾十年的貢獻,通過提供廉租房、公租房的方式讓他們能夠在就業地城市裏安居。“現在麵臨總需求不足的瓶頸,根本問題是要調整思維,要把過去不納入這當中的人納入進來。”
華生強調,很多社會經濟問題的症結就是現在麵臨極大的結構性的挑戰,這需要跳出傳統思維框架來發展經濟。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