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化轉型奏效?燕京啤酒2024年淨利最低10億,行業放緩高增長能否持續
2024年國內啤酒行業整體增長放緩,即便是行業頭部華潤啤酒(00291.HK)、(600600.SH)、百威亞太(01876.HK)也不可避免出現業績增長乏力的情況。
曾經錯失高端化如今正奮起直追的區域性品牌(000729.SZ),在2024年卻獲得了不錯的增長。1月15日,燕京啤酒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億元至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11%-70.62%。
這樣的高增長與燕京啤酒高端化產品密不可分,尤其是大單品燕京U8。燕京啤酒在業績預告中稱,2024年燕京啤酒大力優化產品結構和銷售渠道,推進高端化、年輕化策略,公司銷量穩中有升,特別是大單品燕京U8銷量保持快速增長,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之一。
同時,降本增效也是燕京啤酒淨利潤得以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公司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加強成本控製,有效提升運營效率。”燕京啤酒在上述公告中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燕京啤酒在2024年優於市場的表現,更多是其前幾年基數相對較低,以及其快速進行高端化轉型正在見效的結果。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企業業績增長不能僅關注某一年的增長率,還要看此前的基數。前一年基數較低的企業,之後會有較為明顯的增長,但這是一種均值回歸。
近幾年,在推進高端化、年輕化戰略下,燕京啤酒業績重回快速增長軌道。但當高端化“紅利”逐漸釋放,燕京啤酒後續能否實現持續增長?

業績高增長背後
超過10億元的年度歸母淨利潤,是燕京啤酒過去40年來的最高峰。在此之前,燕京啤酒的歸母淨利潤在2011年達到過8.17億元的高點。此後,其歸母淨利潤在波動中不斷下滑,2020年該數字僅為1.97億元。
實際上,燕京啤酒在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就已經達到12.88億元,這意味著第四季度其歸母淨利潤出現虧損。而在處於銷售淡季的第四季度產生季節性虧損,是啤酒企業的常態。
從增速來看,雖然2024年燕京啤酒的歸母淨利潤未能維持2023年超過83%的同比增速,但在一眾啤酒企業紛紛業績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燕京啤酒表現出更明顯的增長勢頭。
以上市啤酒企業已披露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為例,當期百威亞太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滑,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增利不增收,營收、歸母淨利潤增速均隻有個位數。而兩家高端化起步較晚的區域性酒企燕京啤酒和,當期歸母淨利潤均實現雙位數的高速增長。其中,燕京啤酒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47.54%。
眾多企業業績增長乏力背後,2024年啤酒行業所麵臨的消費環境並不樂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啤酒產量同比下降1.5%。
燕京啤酒能夠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實現高速增長,一方麵源於其近幾年推動的高端化、年輕化策略。
2019年,燕京啤酒邁出高端化轉型第一步,當年推出首個全國化大單品燕京U8。該產品8-10元價格帶的定位,令燕京啤酒避開與其他龍頭主要發力的10元以上高端價格帶和6-8元終端價格帶的直接競爭。
根據研報,燕京U8推出次年,即2020年其銷量即突破10萬噸;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123%。2021年,燕京啤酒在10元以上高端價格帶推出大單品燕京V10;2022年其加快高端化步伐,密集推出10元以上的U8 Plus、燕京S12皮爾森等多個高端新品,帶動燕京啤酒業績快速增長。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燕京啤酒於2024年的高增長,更多來自此前的低基數以及高端化進程靠後帶來的業績釋放。
“燕京啤酒高端化起步較晚,近兩年高端化進程加速帶來業績的增長;而規模更大的華潤啤酒等企業,布局高端化更早,其帶來的消費紅利逐漸觸及天花板。此外,也不能忽視此前燕京啤酒的低基數帶來的影響。”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如何持續?
高端化轉型是如今燕京啤酒增長的關鍵,或也是過去其“掉隊”的主要原因。
成立於1980年的燕京啤酒起家於北京,1989年後,燕京啤酒最初定位為北京市民服務,通過“胡同戰略”選迅速打開市場,聞名北京大街小巷。根據燕京啤酒招股書,1996年燕京啤酒產量達到58.9萬噸,位居全國第一。
2013年,燕京啤酒營收規模達到最高點,為137.48億元,歸母淨利潤為6.81億元。此後,燕京啤酒營收連續四年同比下滑,歸母淨利潤也從2015年開始連續三年呈雙位數下滑。到2021年,其營收規模和歸母淨利潤已經分別滑落至119.61億元、2.28億元。
而同期,雖然其他啤酒企業在營收規模上也有收縮或停滯,但利潤規模仍不斷增長。2013年至2021年,華潤啤酒歸母淨利潤從約19億元增長至約45億元,青島啤酒從19億元增至約31億元。就連當年營收規模不及燕京啤酒的珠江啤酒、重慶啤酒,歸母淨利潤也在2021年分別達到了6.11億元、11.66億元。
燕京啤酒業績轉折的原因在於,2013年啤酒行業觸及天花板,比拚規模的做法不再奏效。很多企業在此期間紛紛求變,除了淘汰落後產能,多家企業也在2016年前後進行高端化轉型。但燕京啤酒未能跟上行業變化步伐,在高端化這條路上姍姍來遲。
“2013年燕京啤酒的銷量約570萬噸,但到2020年隻實現了300多萬噸的銷量,不但沒有實現增長,銷量還更少了,這說明我們對行業的判斷出了問題。”2024年4月,燕京啤酒董事長耿超在公開場合表示,行業早已變了,而燕京啤酒的變革慢了。
2022年當時的新任董事長耿超上任後,提出“二次創業,複興燕京”,並進行大刀闊斧改革,此後燕京啤酒經曆了關廠減員、精簡組織以及產品結構調整等一係列變革。
在高端化提速的2022年,燕京啤酒營收和淨利潤重回兩位數增長;2023年,其營收規模首次超過140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80%。根據財報,2022年燕京啤酒中高檔啤酒收入占比接近62.86%;2024年上半年,這一比例提升至68.54%。
然而燕京啤酒主要市場集中在華北和華南地區,走向全國之路上橫亙著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等巨頭,燕京啤酒由高端化轉型帶來的增長還能持續多久?
朱丹蓬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作為區域性啤酒企業,燕京啤酒在高端化方麵有其優勢,即能夠更精準根據不同區域高端啤酒人群的偏好,製定核心產品的口味、規格、價格、渠道,更具備時效性。但與其他龍頭企業相比,其在規模、品牌效應及供應鏈完整度上略顯遜色。
他認為,由於區域性限製,燕京啤酒未來或會遇到增長瓶頸。而在全國化拓展仍存瓶頸之下,燕京啤酒需要在高端化上繼續探索,包括滿足更多元、個性化的需求、挖掘更多細分場景等。
1月16日,時代周報記者就啤酒行業高端化增長是否觸及天花板等問題,致電燕京啤酒證券部,相關人士表示以公司後續發布年報為準。同時,記者就上述問題以郵件方式聯絡燕京啤酒,截至發稿,暫未獲回複。